逛超市的时候,你是否会经常看到这样的葡萄酒促销广告:“特大优惠,葡萄酒,××元/瓶,买一送一”“橡木桶内陈酿”“原瓶进口”……日前,记者走访多家超市,发现不少葡萄酒乱象,在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,记者为你道出葡萄酒的“选购经”。
乱象1 喝一口甜甜的
选购经:纯正葡萄酒口感一般酸且涩假如你打开一瓶葡萄酒,喝一口感觉很甜,那么有两种可能:一是你很幸运,尝到了葡萄酒—“冰酒”,这种葡萄酒由0℃时结霜的优质葡萄酿成,口感较甜,每瓶售价也较高,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;但是第二种可能性要更大一些—你喝的并非真正的“葡萄酒”。因为纯正的葡萄酒口感一般酸且涩,只有添加糖精或甜蜜素的“葡萄酒”入口才会有很甜的感觉。据了解,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,葡萄酒必须由的新鲜葡萄发酵酿成,酒精度为12%左右。而市场上假冒的“葡萄酒”多是用“三精一水”勾兑而成。用水加上色素上色,不够甜,就加香精、糖精、甜蜜素;酒味淡了,就加食用酒精,甚至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工业酒精。
乱象2 橡木桶的谎言
选购经:酒香胜过橡木香
众所周知,橡木桶是葡萄酒的好搭档。在橡木桶内发酵,是葡萄酒的酿造工艺。橡木桶提供给葡萄酒适度的氧化环境,本身的特殊香味也会融入酒中。近年来,与“橡木桶”有关的广告词铺天盖地,然而,广告内容到底有多少真实性?
据了解,一只橡木桶价值2万多元人民币,平均使用寿命却只有3年。以一桶350升、一瓶0.75升计算,约相当于466瓶,分摊到每瓶酒,成本较高,投入那么大的成本,只为了增加一点橡木香味。
酒商希望,即使不用橡木桶酒也有橡木香。于是,别人是“把酒装进橡木桶”,而不良酒商则是“把橡木桶装进酒里”—拿一小片橡木,劈成碎片放到酒里浸,这样制作的葡萄酒,味道虽然比存放在橡木桶里的酒差远了,但总算带有那么一点点的橡木味。